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消費滿千免運|品牌上市特惠中|入會即贈100元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近期正好有朋友碰到生活中的情緒難關,當她尋求建議、我們相互分享時,討論到一個很值得反思的現象 ; 也就是通常我們在被家⼈、好友或另⼀半問問題時,我們下意識給的答案,可能源自⼀種 — ⾃我期待的投射。
「自我期待的投射」意思是指,我們給予的意見往往來自自己內心深處渴望的。⼈和⼈之間,無論關係多親密深刻,在本質上仍是獨⽴⾃由的個體。我們很難真正感同身受對⽅所經歷過的,無論是成⻑過程、價值三觀的養成…等,許多時候,連當事⼈都不⾒得清楚內在真實需求,於是當對⽅向我們問問題、期待幫他解惑時,我們有可能因為感知到對⽅情緒、想法、處境,就讓「⾃⼰」也跟著置身其中,用「自己期待」的角度,給出改善建議。 ⽽有趣的地方就在於這個給建議的「自己」,是以自身投射出的⾓度去看待,在第一時間傾聽對方訴說時,大腦和內心快速的回溯過往類似的體驗,於是給了對⽅:「從自身經驗⽽給出的意⾒」; 但卻不⾒得切中對⽅需求,反⽽恰恰反映了我們的內⼼ – 希望遇到該問題與情境時,我們想如何被對待。
引述吳淡如⼩姐曾說過的⼀句話:她說「每個⼈的擔⼼,都在反應⾃⼰的狀況」,例如:當你擔⼼另⼀個⼈的處境,可能都正巧在反映我們的⼼境,擔⼼對⽅的同時,有可能,那份擔心,是從自我內⼼的匱乏與不安全感而生。
讓我們換個思維試試看吧! 當下回有朋友想找你聊⼀聊、聽你的建議時,在第一時間,你可以不⽤太快給出答案。不妨先關注傾聽對⽅所思、所想,有意識地先拋開⾃⼰的⼆元對⽴思考,只先聚焦在「如何⽀持對⽅」,讓對⽅感受到你的接納和包容,因此能坦然地說出他內在真實的處境。
另外,當對⽅訴說時,我們也要給予一個舒適、溫暖、能放心表達的空間,讓他聽⾒⾃⼰的聲⾳,引導對⽅能真實表達與進一步思考,無論對⽅的想法是什麼,都先放下我們的感受、批判或任何建議,讓對⽅被充分⽀持,那麼,他就有機會引領⾃⼰找到真正想要解決的答案。
想聽更多關於我們的生活體驗分享嗎?敬請每週收聽「親愛的天使」podcast,如果你對我們提供的內容有感觸及啟發、或者你遇到了任何困擾想聽聽我們的建議,都歡迎寄信到我們的聽眾信箱 qa.dearangel@gmail.com 和我們聊聊,期待與你之間,有更多的連結與分享!
祝福你!推薦茶品:《原來的我|精力能量草本茶》